新闻资讯

北航-北医三院合作团队获北医三院第七届创新转化大赛一等奖
上传时间:2024年09月12日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张沅)2024年9月8日,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七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八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以大会分会场的形式同步召开。北京协和医院、迈瑞医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部等二十余家知名院所和公司相关专家参与本次大赛评审。北医三院院长付卫和北航科研院副院长兼前沿创新处处长田大新出席本次活动。

经过前期初赛,共有12个项目从45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本次创新转化大赛决赛的角逐,我校徐立军教授和孙江涛副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亚红主任医师团队合作开展的“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肺功能检测设备在慢阻肺早期筛查的应用”项目获得第一名,成为大赛唯一一个一等奖。

获奖团队与双方单位领导合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渐进性疾病,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其基本特征。中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人,但只有不到3%的人知晓自己患病。目前临床中诊断慢阻肺的技术手段存在局限性,如检测敏感度不足、早期易漏诊、费用昂贵等,难以进行广泛的开展和对疾病的连续动态监测。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一种基于电学原理检测人体目标部位电导率分布的非侵入性功能性成像技术,有着安全、无辐射的特点和床旁动态实时成像的能力。能帮助医生便捷地了解患者肺内通气分布情况,有效进行肺功能受损早期筛查,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项目背景

我校徐立军教授和孙江涛副教授带领的电阻抗层析成像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亚红副主任团队开展合作,研发出业内领先的高信噪比、高分辨、低成本的EIT成像设备(获4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并应用该设备对受试者进行了肺功能监测,通过感应呼吸过程中胸腔生物电阻抗变化,实时动态呈现肺部不同区域断层通气图像。为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提供另一种可选证据,进一步提高慢阻肺正确诊断率。结合我校计算机学院李建欣教授团队和陈亚红主任医师合作搭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物联网平台,该项技术可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有望显著提升我国慢阻肺早筛率,一定程度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高端医疗器械极度缺乏的困境。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可视化肺功能检测

自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北航凭借校内各个科研团队在工科技术的领先优势,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需求和北医三院临床研究的实际问题,同北医三院各个科室一道,积极探索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此次获奖的孙江涛副教授也获批了北航-北医三院医工交叉领航项目支持,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开展医工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争取产出原创性一流科研成果,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

(审核:徐毅)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路
邮编:100191    传真:010-82317850    电子信箱:kyy@buaa.edu.cn